广州人民喜迎水费涨价?演都不演走个过场,脸都不要了,假如广州水费涨价发生在2009年……
新闻说 : 广州自来水拟涨价,听证会17名代表均表态支持。
广州最近举行了自来水涨价听证会,给了两个涨价方案,参会的17个代表(1人请假未出席,书面表达意见),9人支持方案一,6人赞成方案二,另有1人认为两个方案的涨幅都太大,未作出具体选择。
这些意见将作为市府最后决策的参考。
公众对这件事的反响,似乎省外的比省内的意见大些,毕竟经历了某些中西部城市的燃气表事件后,舆论对水电气涨价保持了较高敏感。
而且,近日有关换表带来的涨价喧哗已经在东莞发生,一种惊诧于公共事业普涨的社会氛围已然形成。
中心区水价涨价被冠名为“自来水价格改革”,恐怕是这个事件中第一个槽点,带给人一种改革正在涉入深水区的梦幻印象。
第二个来说,广州本地媒体对此事的冷淡反应与看客心态,充分展示了广州今非昔比的舆论监督环境。
对广州市府这班人来说,柔弱无力的媒体监督环境,确实是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的,不会有杂声,没有异议,走过场完成程序就能让政策畅通无阻。
但假如水费涨价听证发生在2009年,恐怕不是这样,下面就是一种旧日重来的虚构画面。
如果这是发生在2009年,向水费涨价开出“第一枪”的,应该是南方都市报评论部,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刊发社论,质疑涨价的必要性与合理性。
标题可能是《广州水费涨价能否当得起改革之名?》,而后,该报广州新闻部也会重点报道之。
在涨价听证会的消息传来后,所有市民代表的名字、职务都已经被记者掌握,然后公布在报纸上,一并写上他们的态度和意见。
而后,不排除记者深挖这些代表的身份背景,会发现一些蹊跷,比如有的代表是涨价的获利者,新闻继续燃烧。
广州的《新快报》在报道与评论上更加尖锐,它们会用连续的头版头条,报道广州自来水涨价的新闻,听证会安排及代表名单会被加黑放在醒目位置。
该报评论部还会发表直截了当的评论,标题诸如《论广州水费涨价应当缓行》。
就在南都、新快对水费涨价保持警惕,且试图否定涨价动机的同时,广州日报旗下的《信息日报》也开始跟进。
碍于母报的身份,这家日报很可能会站在中间偏左的立场,会报道广州自来水管网的弊病及更新需求,来暗示涨价有一定合理性。
第二天,南都社论继续跟进,并且在社论前编发按语,因为水费涨价事关千家万户的小民利益,官方决不能单方面强推,必须充分听取市民意见,确保听证会公平公正,为此本报将看法系列社论,行使舆论监督权,为科学决策提供民意基础。
同一天,南都评论版开始利用个论版面,刊发城内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反对意见,其中就有某某雄、某某楚等人。
在这些代表委员且善于针砭时弊的民意代表看来,水费涨价的合理性不充分,因为运营成本账目不清,还是得先公布账本。
第三日,新快报在头版报道了市民的反应,一位名叫什么叔的人在广州某政务中心水务值班窗口,给工作人员送上一颗鸭梨,意寓“压力山大”,提请水务部门注意市民呼声。
同日,南都记者走访同德围、西华街、东山等老街区居民,口径是相信政府但希望涨价透明。
时间到了第四日,南都广州新闻记者采访了水务局、发改委等领导的意见,他们一致表示,将敞开门听取市民意见,将采取慎重态度对待涨幅,并严格按照程序办事,绝不搞提价“偷袭”,请市民放心。
南都将这个报道做了封面头条处理。
至此,南都已经发表了5篇社论、若干篇个论,其中的社论标题包括《涨价不是提高水务服务的唯一道路》《一致支持涨价的听证会还有必要吗?》《与其强推水费涨价,不如先公开水务账本》《涨价有理也得过民意关》。
在眼看广州媒体连篇累牍报道广州水费涨价一事后,南方周末觉着此时出击会很安全,于是在评论版刊发了二条评论,题目大致是《广州水费涨价也要确保供水更上层楼》,展示成熟老道的立论。
与此同时,南周评论员还在南都个论版发表署名评论,观点更鲜明。
因为头天晚上值班编辑和值班老总接受到一些信息,开始叮嘱评论降低频次和密度,调低调门,不要激化官民对立情绪。
在这种情况下,南都评论编辑将原本的社论,调整为个论文章,但是与值班老总据理力争后,保住了评论二版“街谈巷议”的水费文章。
第六日,南都、新快、信息日报都在头版报道了市长对水费涨价的回复,表态将在已有听证会的基础上,暂缓涨价决定,但从长期看,涨价依旧是缓解成本压力、提升服务品质的前提之一。
市长感谢了新闻舆论监督,提请责任部门继续细化研究。
第七日,南方周末发表了题目可能是《水价搅动广州五日全纪录》的报道;
广州日报报道了水务部门的意见,重复细化研究的态度,确保改革造福市民;
南风窗采写了送鸭梨市民的特稿,提到这是个老广州了,热爱广州才作出上述举动。
这些想象中的社情和舆情,大概是可能在2009年会发生的片断。
当然,在官民互动的时候,市面依旧太平,广州交出“一天投入1个亿”的河涌治水成绩单,办一次少一次的年度横渡珠江活动依旧在二沙岛举行,市长得了第二名,书记得了第一名。
赞(134)